新型书咖悄然兴起,你去过了吗?
近些年,网络购书对传统书店造成了一定冲击,电子终端也在逐渐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为了生存,传统书店不断寻求改变,新型书咖模式的兴起,吸引了读者重新走进书店,拿起图书,在惬意的环境中安静阅读。
传统书店的落寞
80多年来,新华书店的发展不仅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折射着人民群众生活面貌的变化。
对于现在的70后、80后来说,他们小时候对书店的印象尤为深刻。“现在总是还怀念小时候去书店的日子,淡淡墨香环绕其间。”王然回忆,上小学的时候,他总是在周末去新华书店,找个角落慢慢翻看着各种图书。“那时候图书不便宜,也只能在取得好成绩之后从父母那里得到一本书的奖励,所以,书店在我心里的位置非常高。”
在王然的记忆里,过去,以新华书店为主的各种门店面积都很大,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人们要么席地而坐,要么干脆横卧在地上看书。看完书后会自觉地将书放回原处,店员都不用重新整理。
除了新华书店,王然和同学还喜欢学校门口的小书屋,这些书屋除了卖书之外,还出租图书。那个年代,就是这种出租书屋满足了一个个想读书却不能总是买书的爱书之人。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开始在网上购书,版本全而且价格便宜,兴起的电子书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种种原因之下,传统书店开始落寞,一些知名的民营书店也开始渐渐消失在街头。而现有的一些书店都是位于学校周边,以教辅书籍为主。
传统书店寻求改变
近几年,为了适应读者和时代的需求,传统书店也一直在寻求改变。
“在家里,孩子有时候克制不住自己,闲下来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周末多带他来书店,怀念一下我们小时候的感觉,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更没有手机,培养他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尹立强从小就喜欢泡在新华书店里,现在只要周末不加班,他都会带10岁的儿子去书店。从自己到孩子,他也见证了传统书店的求变之路。“过去的书店内部四周是高大的木制书架,架前透明的玻璃柜台将读者与营业员分隔开。中意哪本书,由营业员拿给读者,有时候售出一本书,营业员可能来来回回拿许多次。这种闭柜售书的模式十分不便,遇到畅销书出版时,读者往往要排队购书。”
后来,书店“超市化”的自选购书方式让读者轻松自在,开架售书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体验。读者可以在卖场内随意翻看、阅读自己合意的图书——吹着凉爽的空调、坐着舒适的阅读椅,所以很多人到新华书店已经不是为了买书,而是约上三两好友一起看书,一同感受阅读的气氛。
新开业不久的双滦新华书店,显然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了,有图书区、阅读区、儿童区,两个穿红色校服的小女孩趁着午休时间找了两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舒适的椅子上静静读书。店员告诉记者,工作日的读者不多,基本都是附近的学生在午休的时候来,到了周末的时候,基本达到满员状态。
书咖开启新型阅读模式
书店 咖啡、书店 文创,儿童乐园、文化沙龙……短短几年,全国各地的多元化卖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入人们的视野。很多人到外地旅游,除了博物馆外,当地的书咖也成为很多人必去的打卡之地。
这些新型书店又称为“概念书店”,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被视为新的文化中心,比如上海的“猫的天空之城”、江苏的“字里行间”、四川的“西西弗书店”都是书店中的网红打卡地。
今年5月,河北省新华书店旗下子品牌“啡页书咖”省内的第7家门店在承德惊艳亮相,立即受到了广大市民的追捧。位于高新区的啡页书咖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它以“避暑山庄”文化为设计灵感——循风雅,启门扉,闲庭信步;宛若遥见避暑山庄盛景:透过玄关的屏风,亭、台、楼、榭与碧波相应成趣。沿着游廊,转入大厅,犹如身临皇家园林之胜境:山、水、林、泉承载着书籍、浸润着智慧,散发着沁人书香。
书店将传统书店、图书馆、咖啡馆、创意商店、文化沙龙、绘本馆等融为一体,不仅为爱书人提供一个可以静思、阅读、谈话以及学习的艺文空间,更是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使“不是书店”成为这个城区独特的文化地标。
确切地说,概念书店更像是城市文化休闲空间。在书咖里,会看到很多市民来打卡拍照,这也是这一类书咖存在的一个意义所在。对于承德人来说,这个书咖的意义更在于它的与众不同,独有的避暑山庄元素让它在同类书咖中独树一帜,更是独一无二。
概念书店的兴起,真的会令人重新爱上读书吗?新华书店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概念书店的崛起,首先使很多市民喜欢上在社交媒体晒时尚书店的图片,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互相交流,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气氛。其次,概念书店的存在也提供了让年轻人走进书店的机会,更有利于推广全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