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前村民主要从事的行业

改革开放以前村民主要从事的行业

开鸡房:开鸡房是新寨村村民除种植业以外第一职业。当地村民有这样的民彦流传:寨子街的鸡蛋子,铁炉村的盆片子,中尚村的猪圈子。寨子村是现在的新寨村、牛寨村、李寨村这三个行政村的总称。开鸡房即孵化小鸡,村民利用农闲时间从事的一项副业。相传在很早以前寨子村的先民就开始从事这项职业。新年一过人们就开始筹备开鸡房的事宜了,找地方、找人员、筹本钱。先说找地方,开鸡房的地方很有讲究,要找背风向阳的房子,而且房子的保温性能要好,尺寸大小要适合。有了合适的房子,就要开始建炕,建炕就是用土坯垒砌,一般宽七尺,长短根据房子的大小而定,后边留一尺半,前边最少也得有三尺以上。打炕用的土坯是用土和麦积和泥放入坯托子里制作而成,凉干以后方可使用。具体尺寸分长坯和方坯,长坯一般为长一尺八寸,宽九寸,厚二寸。方坯一般为一尺半见方。长坯做炕腿一立坯中间放半坯依次摆放即可。炕前留烧火门,炕后留烟口,烧火门与烧火门隔两坯,炕面用方坯漫炕,然后用麦秸泥把炕面和炕的四周都抹平。炕干后方可使用。然后是搭摊,搭摊是用直径十公分以上木棍搭建,现以三间房为例,三间房应靠两山墙建两个炕。搭摊靠炕前后房梁下安四根立桩,然后离地五尺绑横竖木棍,横四排,上放高梁杆织成的箔子,箔子上放麦秸,再放上席子,边上用高梁杆綑把围边即可。二层摊高于一层摊二尺。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准备上缸。上缸有两种上法,一种是冷上,一种是热上。冷上是把鸡蛋放入笆筐里,每一笆筐放一千六百个鸡蛋。上盖棉被,棉被分大棉被和小棉被,小棉被每个笆筐盖一个,大棉被是把所有的笆筐盖上。然后开始烧炕,第一次烧棉花杆八斤,两小时翻鸡蛋一次,温度全靠掌作师掌握,第一天受精卵成为鱼眼。第二天变成血圈,第三天变成小血点,第四天变成蜘蛛状,第五天变成大蜘蛛,第一次照冈。把白蛋(没有受精的蛋)拾出来。留下来的蛋称有仔,把装有仔的笆筐挪到另一个炕上。每天用小火加温,这时的鸡蛋有了内生活力,少有温度即可。原来的炕上再放上第二批鸡蛋,到第十天时第一作上二照,第二作上头照,鸡蛋照过二照后,挑出来的称为二照蛋,没问题的蛋开始上顶摊,并用棉被盖住。这时的鸡胚已基本成形,自身开始产生热量,只用屋内的温度就可以生长。到第十五天以后,再从顶摊挪到底摊,挪到底摊的鸡蛋胚态己开始长毛,每天只用被单罩盖即可,第三作开始上炕,到第二十一天底摊上开始孵化出小鸡。第四作上新冈以此类推,一季度能上十作左右,这样把孵化出的小鸡进行售卖,把老母鸡下的鸡蛋收上来再进行孵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先民们一代一代地传给后代。最繁盛时村里有十几座鸡房。外出当技师的也有几十人。历经几百年的流传开鸡房这门手艺己被现在的科技孵化器所代替。开鸡房己淡出了寨子人的记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反馈邮箱zhiyuanm123@163.com,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yingxiaoedu.cn/10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