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机构如何构建社群生态-u0026社群裂变(下)

教培机构如何构建社群生态\u0026社群裂变(下)

教培机构如何构建社群生态-u0026社群裂变(下)

编者注:“芥末堆|教育智囊团”社群邀请了教育行业专家、学者、创始人、老师等人,不定期对当下的热点话题、细分领域、教育现象进行探讨和分享

本期分享嘉宾:朱兆伟,互联网教育工作委员会负责人。

在【智囊分享 第20期】下半部分中,朱兆伟从社群搭建五部曲、鱼塘营销理论、线上活动引流几个方面分享了他对社群构建,以及社群生态的观点。

他在分享中提到,微信群的生命周期一般只有3个月,但如果有一定的运营规则,设定一定的群门槛,群就可能会存活得更久。对教培机构来说,目标用户无非就是家长、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内容作为入口将用户吸引进社群。同时做好用户分类,筛选同一类人,确保大家有共同价值观、共同输出目标。构建完生态池子,再通过一些运营措施,不仅可以促进转换,还可以把用户转化成学员或者家长,不断拉新、循环。

以下是分享实录,经智囊团成员张振华、豆妹编辑整理。

一、社群构建

我们前面提到了群至少包括微信群、公众号、朋友圈。如果你在会经营的话你就跟她说全到一般量级的时候,也许就变成社区而不再是核心的群。

首先,微信群是有生命周期的,一般只有三个月,且发展过程都是刚开始活跃,一段时间后沉寂,最后要么沦为垃圾群,要么广告群。 但如果你先有一定的运营规则,设定一定的群门槛,那这个群可能会存活得更久。

教培机构如何构建社群生态-u0026社群裂变(下)

建群第一步:我们之前提到过,建立社群第一步是精神的共同体,其次才是利益的共同体。所以说第一步一定是要找到群目的,找同等类型的人来组成一个社群,大家有共同价值。也许这样做起来会难一点,但是会更加长久。

建群第二步:建立一个群以后,要定结构,群结构决定了社群的生命周期。

建群第三步:要看群输出,一个群能不能存活,能存活多久跟群友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紧密相联。但最终还是要有一个目标做输出,输出就决定了社群的价值。输出就是对未来做转化的重要根基和通道。当然,输出的形式是多样的,有语音的讲座,视频的讲座,或者是咨询答疑,一起跑步,一起读书等等。

建群第四步:运营的能力。巧妙新颖的运营决定了社群的寿命,所以说输出的时候还要有一些运营,社群要注重塑造几个,第一个在仪式感、组织感,或者是温暖感。

建群第五步:标准化复制。以上四个都跑通以后,我们还能看到的叫标准化复制,就是我们能去规模化放大社群,这是事情能不能做大很重要的一点。

二、社群招生裂变

教培机构如何构建社群生态-u0026社群裂变(下)

我们重点来看一下这张社群生态示意图,分享下社群招生裂变。

(一)鱼塘营销理论裂变

建议大家看一下鱼塘营销理论,其实它和在线社群转换的本质是一套理论体系。

也就是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我们的目标客户是谁,他在哪儿,同时找到池塘在哪儿,找到鱼塘以后,要设定一个鱼饵。这个鱼饵是否对目标用户起到作用很关键,因为我们就是通过这种共同价值观,吸引了他。

反思一下,其实我们转化客单也是这样,我们通过校门口发传单,把用户拉到培训点,然后培训老师和用户面对面交流,了解孩子状况,给出“诊断”……不就是一步一步的转化吗?转化后我们还可以再复销,通过一系列行为进行再次的转化。

再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培训机构设定0元班或者1元班,他们在用的就是我们说的第一步(鱼饵)。通过超低价班抓住入口,先把学生引到机构来,再通过严谨的教学服务,展现师资,教学质量等留住学生,转化后期的报班。不过,这种模式有一定的风险,如果续班率流失较大的话,机构则很可能会赔钱,一般机构慎用。

(二)线上活动引流裂变

现在通过一些线上活动,比如微课,直播课,做招生引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知道平时大家有没有观察公众号数据,现在公众号打开率非常低,打开率达到5%就算优秀数据了,平均在3%左右,并且大多数文章60-70%的阅读量是来自于朋友圈。这证明了公众号的流量远不如朋友圈。大家还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公众号的打开率是3%,假设你有5万粉,也就1千多人打开;如果你运营一个个人微信号,好友的上限是5000,相比之下朋友圈的阅读要远远的大于公众号。

教培机构如何构建社群生态-u0026社群裂变(下)

不过微信朋友圈也分上中下三等,上面这张截图是最下的一种朋友圈。全是广告,这种人的朋友圈一般都会被拉黑。就拿招生简章来说,三流的招生简章基本上都是硬广,最简单粗暴,但实际的转化效果到底怎样就俩说了。

二流的朋友圈则会强调自己有什么样内容,因为它知道自己对学生和家长有什么样的吸引力。比如说我们有清华北大的学生,有完善的教研团队,就是等你们来。这样的朋友圈是要比三流的好一点。

教培机构如何构建社群生态-u0026社群裂变(下)

最后分享一下一流的朋友圈,一流的朋友圈能做好口碑传播,因为它具有“个性化”。教育行业的培训分两种,一种是提分,一种是效果。如果是应试,那就完全按提分来,家长看到孩子分数提高自然就去分享。如果分数没有提高,可以尽量将结果外化。比如,在节假日的时候组织一些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家长一看自己的孩子这么快乐,他自己又参与到活动中去。有了这张强烈的参与感和组织感,机构在鼓励家长们把活动的合照朋友圈,这不就外化了吗?还能达到传播效果。

最后总结一下,对教培机构来说,目标用户无非就是家长、学生,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内容作为入口将用户吸引进我们的群。在家长入群时,做好用户分类,筛选同一类人,确保大家有共同价值观、共同输出目标。建完群分类后,根据不同的群安排不同的老师往群做输出,比如开讲座,在线答疑等。构建完生态池子,再通过一些运营措施,不仅可以促进转换,还可以再把用户转化成学员群或者家长群,不断拉新、循环。

想要参与分享、参与讨论、入群的堆友别忘了申请加入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反馈邮箱zhiyuanm123@163.com,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yingxiaoedu.cn/107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