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的根本还是人,而不是手中的工具

社群的根本还是人,而不是手中的工具

很多人都在做社群营销,但是大多数做的不是很好,原因有很多比如:运营人员的自身素质、用户画像是否准确,及时的产品更新、资源的投入是否合理、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是否流畅。但是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而最难解决的是人这个问题。

社群从过去的:贴吧、QQ、到后来细分的陌陌、网易、知乎。到现在出现的探探、各个行业很小的论坛。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越具有素质的社交产品,用户越少。贴吧用户群体好几亿,而知乎只有几千万、到了一些特定的社交上几百万甚至更少比如脉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是因为人群的不一样。产品发生了差异化的策略。

社群的根本还是人,而不是手中的工具

你是一个在技术上的大神,而你的思想脉络将会是技术为第一,当有一天你发现有一个技术交流的地方的时候,你便开始了观察,进入,交流,帮助小白,获得满足感。这些就是你的社交群体。当然兴趣爱好也是一样的。

怎样去解决人的问题,实际上很简单,你喜欢跟陌生人谈自己的隐私,而不跟你熟悉的人谈,你在陌生人面前是一个放浪形骸的人可能在朋友面前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这是普通人的做法。此类的社交更多的是没有目的性的,发泄的。当然也是毫无意义的。

专业化的社交,是在引发问题点,获得相应,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这类的社交更多的是专业的,当然也会存在闲资。

怎样将人做好呢?全网化与区域化运营区分。

社群的根本还是人,而不是手中的工具

全网化的社群产品,集中在容易出现话题,引发讨论的地方,而区域化的则更多的是为当地办事情,交流。比如网上娱乐交流,军事、政治、社会的交流,这些都是全网的,哪里的人都可以参与。设定好了交流的话题基本上会逐渐发展起来,而区域化的则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拆分。比如读书,大家都喜欢读书,但是人群的画像会很有意思,在那里读,怎样去读,读后和谁交流。很少有人能够去选择。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部分人注重了线上的交流,但是这种交流不是面对面的,无法看到人的表情,语速、情感的流露。从而过于呆板。

线上的交流引发的是线下的交流,真正的社群是这样的而不是,一个群能够解决的。多样化的交流是需要触感、声音的,而过去的互联网忽视了这些,从而出现了新零售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在为过去缺失的买单。

社群的根本还是人,而不是手中的工具

其实从业这么久从来没有考虑过线上与线下,都是在一个体系内的东西,有的人能够做好,而有的人缺始终无法进入这种感觉。互联网思维,只不过是一种思维的扩散罢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反馈邮箱zhiyuanm123@163.com,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yingxiaoedu.cn/11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