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私域流量,从完美日记的案例说起

谈私域流量,从完美日记案例说起

不管做什么业务,都需要流量对不对,但是现在流量从何而来,不管是投入各种营销,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对流量的需求巨大,不管现状如何都要去做。

这两年行业内一直谈到的一个词“私域流量”,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看行业的老大是怎么做,那就绕不开“完美日记”了,可以说,完美日记是目前私域运用地最成功的一家企业。

谈私域流量,从完美日记的案例说起

作为国货彩妆品牌,完美日记把员工作为一个私域流量入口,起初在广州开了2家线下体验店,由于人流量较大,每天大概三四千人,每个柜姐柜哥直接对接的顾客量都非常大,当时就做了一个动作,就是引导到店的顾客添加微信好友。后面发现这个效果很不错,所以在之后,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完美日记全员都在引导顾客加到私域流量池。

但是,做私域,不能一直卖货啊,而且成了一个冷冰冰的卖货机器,也不是顾客想要的,所以在人设的打造上,建立了一个虚拟的人设,叫“小完子”,小完子的运营完全是个人化风格的,根本不像是一个客服号,在朋友圈发布的基本都是生活的日常,自己是个喜欢化妆打扮的小女生,然后种草一些产品。

活脱脱把一个客服号,打造成了一个素人KOC,当然,我在跟进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小完子”所做的,更多的是链接顾客,所以在社群的运营,活动运营,促销运营,福利放送和种草运营,都是体系化运作。通过私域流量的几个点:直播、朋友圈、社群、小程序,反复触达用户,最终实现了转化和复购。

当然,像这样的小完子,有N多个!

在私域流量有这么一句话:每个员工,都可以是一个移动的KOC,为啥这里提KOC呢?对比起KOL,KOC的分享产品信息更能感同身受,KOC离消费者更近,甚至是站在消费者里面的。所以在互动,建立信任这块是KOC相当重视的。

相比起KOL,KOC是平等关系,KOL则是仰望关系!

从完美日记来看,其实线下店的柜哥柜姐就是KOC,只不过是把线下的模式,通过整合转移到线上了,所以在全员营销上,每个员工都可以作为流量的入口,每个员工都可以是KOC,只要把员工日常触碰到的流量,引导到线上充分的利用起来,就能最低成本地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打个比方,如果企业内一个员工通过工作接触,有1500个好友,那么一个百人的中型公司,可以影响到15万可以私域好友。那种上千人的甚至影响更多。如果这个企业没有推出全员营销的策略,那么这个流量就是触达不到的,但是一旦合理策划利用,这些都是伸手就能够得着的流量。

当然,并非所有性质的企业都适合全员营销,因为在企业内的工种差异巨大,所接触的顾客数和类型也截然不同,大致地分的话,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业务人员,比如财务人力行政等,一类是业务人员,比如一线销售,推广,营销人员等。

划分两类后,针对性出方案,非销售人员的岗位,把他们打造成销售员,人人都有销售意识,并且拨付额外奖励,付出与收入成正比,让非销售岗位也能实现业绩的增量。

而已经是销售岗位的工种,打造成超级销售员,因为他们接触的顾客资源较多,如果说非销售岗参与营销,实现的是创造业绩价值,那么销售岗就是提升已有的存量价值。

所以在营销上,都投入在打开流量口渠道,企业的运营部门就要想办法接住这些流量。比如像小丸子这样的人设运营,社群运营,活动运营,种草和促销运营。

更具体化,咋做?

这是一个很庞大并且定制性的体系,可以多借鉴找案例获取灵感,然后想想自己的企业应该怎么做好私域流量,我前些时间写了一本电子书,想要的话可以私信我,我发给你。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反馈邮箱zhiyuanm123@163.com,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yingxiaoedu.cn/116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