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互联网网民的社交方式也在不断的演变,由邮件到SNS再到视频这三个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不断发展的网络浏览环境,包括硬件,软件等各方面的不断升级。这也让中国网民养成了“快餐式”的信息消化方式,而现如今各种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快速崛起,这也表明了视频信息可能很快取代文字成为首要的信息传介载体。
为什么段时间能够在短时间快速崛起?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流量宽带的提升以及硬件技术的不断升级,由原来的3G网络到现在的4G网络,由原来的流量链接到现在的Wi-Fi链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养成了大流量的使用习惯,另外一方面,视频载体拥有足够的信息存贮能力,信息丰富,相比之下比图片和文字更加富有生动性和感染力。而短视频的发展,归功于自身的属性优势,利用网民的碎片化时间,极大程度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由此也衍生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分工方式。一级市场中,Instagram、Snapchat、微信、陌陌、微博等社交平台已经实现了短视频社交媒介的相关转型,而在二级市场中,短视频不断涌现出很多内容产品平台,比如快手,抖音,火山,西瓜等。与微信微博不同的是,这些平台以用户生产的短视频为社交的关联点,是先用内容后有社交。大力扶持创作者计划,刺激用户产生优质内容。
短视频APP由于产品定位不同,可其分为四大类型:工具型、内容型、社区型、垂直型。“工具型”的短视频APP,这些APP主要以特效、剪辑为主,主要是美化视频,降低视频拍摄的门槛。以VUE为例,VUE的使用功能包括即时的视频滤镜、分段(分镜头)录制和后期的剪辑和编辑处理。虽然现在大多数短视频APP都会自带基本的剪辑功能和特效玩法,但由于工具型APP简单明了、界面简洁,对于有需求的群体依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容型”是目前最为广泛的短视频类型,当下大火的几个短视频APP几乎都属于这一类型。
这类APP又可以细分为“PGC”、“UGC”、“PUGC”等类型,比如“快手”“抖音”属于UGC平台,用户自发生产内容、记录生活;“秒拍”是PGC平台,头部效应十分明显;“美拍”则是PUGC平台,既有专业的内容生产者,也有自发生产内容的普通用户。
“社区型”的特点在于有较为浓郁的社交氛围。以“蘑菇视频”为例,其定位为一款专注年轻旅行爱好者的创意旅行短视频社交软件,除了可以发布短视频之外,还有“私信交友”的板块,鼓励用户在平台上通过视频内容认识新朋友。
“垂直型”其实是“内容型”衍生出来的一个细分类型,不过,区别于“内容型”基本都是泛娱乐内容,“垂直型”的内容特点鲜明,有音乐领域、舞蹈领域、美妆领域、健身领域、教育领域等。
所以,在当下短视频内容生产平台泛滥、内容千篇一律的时代,突围者需要有异于常人的突破性思维或是站在更有差异化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市场,例如爆品思维,瞄准了细分领域之后耐心地投入其中去深层的尝试与探索,这样才能从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