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榆次端阳节

记忆中的榆次端阳节

榆次张庆端阳节胡正

记忆中的榆次端阳节

五月端阳会农历的五月,潇河两岸一片葱绿。阵阵清风吹拂着起伏的麦浪,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摆着。为了迎接更为紧张的夏收,为了给夏收准备镰刀、杈把、扫帚、草帽等等用具,也为了交换一些农副产品,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很久以来,榆次市张庆村便兴起了一年一度的五月端阳古庙会。早晨,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赶会的人们便从四面八方向张庆村流来,在村南面由公社规划修建的笔直的机耕大道上,在大道两边一排排杨树、一排排柳树的浓荫里,结队成行的姑娘们骑着自行车飞来了。农村姑娘们喜好穿粉红色的花衣衫,远远望去,却似在河水中漂流来一连线的桃花瓣。在村周围的大道小路上,牵羊的、拉牛的,自行车上带着各种各样农副产品的人们,都一齐向张庆村涌来了。这当中,还有不少中年男子骑着自行车,带着他的妻子,妻子抱着孩子,一家人都穿着新衣服,好像走亲戚、赴喜宴一样欢欢喜喜地赶会来了。忙了一个春季,好容易遇到这会期,他们自然要到会上来买些他们需要的东西,还要看看热闹,会会亲友,度过他们春夏之间的这个欢乐的节日。

从村口到村中的大街和几条巷道里,在村中和村边上的几个空场上,头顶上是各村的供销社和各种摊贩搭的白布凉棚,一块接连一块,好似片片白云,遮挡着骄阳。在大街上,在各色各样的货摊中间,是一眼望不尽的人流潮涌。人人喜气洋洋,见了熟人便高声打着招呼,因为声音低了是听不见的。在人海潮流中,你不能随意停留,只能顺着潮流涌来流去,然后涌到你要去买东西的货摊那里。农村庙会的货摊真是五花八门,从各供销商店陈设的各色布匹、衣服和百货、副食,到各种地摊上摆放的各样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凡是农民需要的东西,几乎是应有尽有。五月端阳会上最热的货自然还是割麦的镰刀。有生产资料公司从外地采购来的各式刀片,有本地巧手铁匠打制的传统式样的镰刀。在每一处卖镰刀的地摊周围,都挤着满满的几层人。开始人们还拿起刀片来用手指试试刀锋,问问价钱,后来人越围越多,镰刀越卖越少,挤在后面的人便踞起脚尖,挤挤嚷嚷,一手递钱,一手取镰,不一会儿就卖完了。镰刀地摊旁边多是杈把、扫帚。过去这里的农民大都使用木杈,而现在多是铁杈了。他们买上这些急需用的东西之后,便到牲口市场上逛逛。那里有牛、马、驴、骡、猪、羊,还有兔、鸡。从牲口市场转过一圈之后,便到那种卖熟食的摊子旁边吃喝去了。熟食摊随处都有,有冷有热,花花样样。有凉糕、粽子、凉粉、灌肠,还有各色肉食和各种花样的面食。农村的古会是农民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在繁忙的劳作之后,在农事间隙中,一年中几次难得的愉快的集会正是农民的欢乐的节日。可是,在前几年,由于某些人的思想,竟然禁止农民赶会,要以集市贸易代替。故意不用多少年来农民们根据农事选定的、并已成为群众习惯的所谓“封建”的庙会日期,把张庆村的五月端阳庙会改为农历四月二十七日。由于不让农民发展家庭副业,又把卖凉粉、灌肠、瓜菜、鲜果也都视为资本主义,所以集市贸易也不过是把各村供销商店搬到一村,而各供销社的货色又都是一模一样,看了一个供销社,就等于看了许多供销社。所以,四月二十七日的集市贸易自然是冷冷清清。而到了五月端阳节,农民们又都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赶会来了。于是,干部和民兵便奉命在村口把守,不让进村赶会。农民们带着农副产品在村外交易也不行,干部和民兵们便分兵撵会,要把农民们撵散、撵跑,甚而把一些好吃的东西没收到他们嘴里去。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农民年年赶会也没有赶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而禁止农民赶会,不顾农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把农民只当作是一种生产粮食的工具!一片乌云过去,太阳又照耀着大地。今年张庆村的五月端阳庙会,更为繁华热闹,货摊上的东西也更为丰富多彩,而且还增加了一些供农民娱乐的玩意。只是还短缺一样特产,即有名的肉细味美的榆次熟驴肉。不过很快就会有的。张庆大队的社员阎铁锁就卖了一只羊,买下了一头驴。阎铁锁在少年时代好玩鸽子,婚后,年轻的妻子许春香一连给他生了几个儿女,生活的重担不允许他再玩鸽子了,可是,他喜爱动物,便养起了猪、羊、鸡、兔。年轻人有的是用不尽的力气,晋中平川有的是割不完的青草。阎铁锁从田里劳动回来时,捎带割一捆草,许春香在家里辛勤操劳,两口子就能以这些家庭副业,供养他们的儿女。可是,前几年竟然不让他们喂养了。阎铁锁不但遭受到生活的困难,让儿子停学,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而今,他的劲头又来了,他的院子里又有了生气。夫妻俩的话语也多了。前几年他俩常是唉声叹气,现在却是笑眯眯地谈论着他们日益富裕、美好的日子。热闹的白天过去了。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村当中的大场子上已在放映电影了。农民们自带小板凳坐在场里,一面乘凉休息,一面看着电影。晚风拂面,夜露沁心,月淡风轻,舒爽宜人。一天的欢娱洗去了多少天的劳累,一天的休息之后,他们又将投入更加紧张的麦收战斗。

一九八O 年七月二日于太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投稿,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反馈邮箱zhiyuanm123@163.com,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yingxiaoedu.cn/11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