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阅读到一篇文章,文中阐述的一个观点是,生鲜品类作为商超引流的主要逻辑基础已经不存在了。
作为零售超市产业链中的一员,对此深有感触。从2002年入行,误打误撞,从一名肯德基餐厅管理组的一员,无缝衔接的被安排到购物广场的生鲜处熟食课,有跨度,当然也有其中合理的逻辑吧,这应该感谢一位来自湖北黄冈的张处。
一,生鲜在卖场发展的历程
生鲜品类受重视,是一批最早从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卖场跳出来的职业经理人,他们看到了生鲜品类在整个销售中所起的带动作用,所以一直无论是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还是在人员的管理上,生鲜格外受到重视,当然这背后的逻辑是生鲜强有力的销售数据!
1、生鲜品类在2000年左右内地的众多超市中还不是很受到重视,一是缺乏这方面的管理运营人员,还有就是市场的竞争还不算特别激烈,百货品类,杂货品类的销售还能说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管理的惰性和销售的数据还可以,使得生鲜还停留在论证和即将上马测试之类的过程中。
2、生鲜全面普及。生鲜的全面普及,一方面是大卖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包装商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毛利越来越低。为了寻求卖场发展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卖场匆匆上马。当然背后也离不开一批批的跳槽者,从管理相对规范的企业跳槽到中小民营零售 企业中去,普及超市要发展,一定要做生鲜的理念。
3、生鲜发展的百花齐放,参差不齐。大大都从做二道贩子或靠联营商起步,20年前的招数,现在仍然还有企业在重复这个过程。目光长远的零售企业,尝到规范化生鲜经营带来的红利之后,开始了切入到生鲜产业链的运作,有的深入源头,有的组建自己的深加工和物流配送体系,持续稳定的享受剩下的红利,并且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区域零售强势品牌。永辉,步步高,家家悦大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4、生鲜是零售行业的命脉,这一理念深入人心。不单单是传统的零售超市人对生鲜情有独钟,很多行业外的人士也慢慢参悟到其中的道理,生鲜赛道的对手多了起来!生鲜小业态专业店,生鲜电商等等。当然在惯性的基础之下,大多数人活的很累,因为本身农业就是个很累人的行业!
所以,大家都在做,你再拿来做引流的工具,还能做好才怪呢!还不如拿快递驿站做呢,至少,不是每家都在做驿站呢!失去创新的生鲜品类,除了表面上看起来仅有的那么点人气,或许留给卖场的只是一地鸡毛,或者说鸡肋,有,至少营业数据还好看点,但是背后的苦楚,只有当事人才能懂得!
二:生鲜创新,随客而变,随势而动!
生鲜受宠背后的逻辑,其实是随消费者食品消费支出结构变化的改变。
1、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成长起来的消费者,工作生活的中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区别于70后及之前的消费观念,关于就餐吃饭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包括消费的方式、结构、场景、需求、社交都有更丰富的变化。传统的超市卖场的生鲜出发点还停留在居家就餐为主生活场景,所以与形势的发展开始有所错位,所以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见到的都是大爷大妈是生鲜卖场绝对的消费主力,而缺失了消费中间层面的年轻人!
2、同时由于时间和效率的问题,到店消费在很多时候成了一种奢侈的活动,电商的兴起,使得消费方式更加多元化,使得原本引以为傲的现场陈列、气氛烘托、导购、主题促销等传统的销售方式所起到的增量也越来越小。以前是以经营商品为主,所以一切都要围绕商品转,现在要学会经营顾客!实体卖场在经营顾客的方面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
3、很多有前瞻意识的零售企业,或许很早就开始了生鲜战场转移的探索,比如盒马,超级物种等,大多数就是增加现场即食的场景,来增加生鲜的附加值,和带动生鲜卖场的热度。但是对于众多的零售企业而言,并不具备模仿和实践的意义,因为这些先锋店,大多位于一二线城市,对于广大的三四五六线城市,并无多大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的品类结构和高客单,同样妨碍了新兴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频次。盒马们的成功,应该是生鲜转型的一个方向。
4、便利店下沉,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生鲜转型的方向。日系或者仿日系便利店的生意,大都来自自带的熟食项目,毛利和高频是他们区别于传统小卖店的最大不同点。价钱不贵,十几元就能买份热餐,坐在便利店休闲区吃完,便很快投入生活的下一个场景。只不过是目前的熟食品类和结构还和传统中国人的胃口有一定的距离,这方便,便利店们也应该有很长的路子要走!
5,超市生鲜学习借鉴过农贸市场的经营,但是在当下,有些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水平开始反超了,超市生鲜是时候应该在生鲜品类的经营上有所创新了!农贸市场大部分是初级农产品,品种丰富、新鲜,并且价格浮动,品类齐全,有些不适合在超市经营的品类也有,所以在当下,有很多消费者在双线购买!超市生鲜品类应该在经营方式和品类的延伸加工上,更深化一步,让消费者更能过上更加快捷高效的生活,或许这样就能再次辉煌吧!
回顾生鲜品类上位的历程,生鲜是明星,但是名气再大的明星,只是大自然的搬运,没有了创新,只会被打上过气的标签,被人遗忘!加油吧,超市人,加油吧,生鲜人,提前多走一步,下一秒你可能就是时代的明星!
超市布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