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电商行业,电商行业的繁荣,又衍生了当下热门的直播带货。五年之前,谈及购物,我们首先会想到是某宝、某猫或者某东,而现在,更多人倾向于夹杂着互动环节的直播间消费。
然而,直播带货行业经过两三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开始频频出现问题,尤其是去年的辛巴燕窝事件,让人们对直播带货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知。
辛巴是某平台的带货一哥,其账面上的销售额往往都是轻松过千万、甚至上亿,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很多明星。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位体量巨大的主播,居然卖起了假燕窝,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有好几百万。
在被知名打假人王海微博实锤后,辛巴直播间的“家人们”才开始维权,辛巴团队给出了“退一赔三”的解决方案,赔偿的资金高达6千万。另外,辛巴直播间由于曝光粉丝的个人信息,一度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不满。
随后,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处罚,似乎预示着直播带货行业将会逐渐走向正规化。但事实证明,人心不足蛇吞象,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直播带货行业依然是我行我素,卖假货、消费者维权难的现象依然普遍,而且,就连商家与主播之间也时常会出现“扯皮”现象,问题主要体现在坑位费、出场费过高,实际销售量却远达不到预期。
据知情人透露,不少商家的表面GMV跟实际到账金额都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个差异率达到了夸张的50%-70%,也就是说商家的某个产品在直播间看似卖到了1亿的营业额,但实际上却只有3千万到5千万之间。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带货团队们对商家要价过高、分走了一部分利润之外,消费者们的退款率和退货率也是主要原因。
其实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消费者们对那些带货主播的支持让其身价提升,直播间要价过高导致商家利润缩水,商家为了保证利润便降低产品质量,消费者买到假货就必然会选择退款或者退货。进而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直播带货乱象,而最终吃亏的只会是消费者们。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直播间产品的出售价格,几乎都是由这些带货团队所定的,价格没有规范性就意味着产品的利润可大可小,对不少商家而言,很难抵挡住这样的诱惑,这就是为什么找那些大主播带货的商家们会越来越多。
虽然快速发展的新生事物往往会伴随一些问题和乱象,但直播带货行业诞生已有五年,这些大主播都已积累了上千万、上亿的粉丝,作为消费者与商家达成交易的中间人,如果他们为了赚钱、不顾及产品质量,就无底线的推给消费者,那么这个行业真的不如没有!
不少专家表示,若想避免出现自己定义销售额,流量和销量严重注水,售卖的产品良莠不齐,提供的服务时有时无等乱象,除了需要商家和平台们的规范起外,还需要机构和主播的自律。
直播平台不能只看到有利于自身GMV的一面而对头部主播们不加约束,商家们更不能不顾吃相的大幅度降低商品的质量。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消费者而言,不能一味傻傻地去捧那些主播们,想避免吃类似的亏,在选择购物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盲目。
对此,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