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不好过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于是好多朋友思忖着要不要转行。
朋友,听我一句劝,转行当然可以,只是千万不要把任何职业浪漫化。为何?且听我道来。
所有职业都一样,看上去很美。我身边颇有一些朋友转行较为成功,但是最初的兴奋过后,随之而来的又是漫长的倦怠感。当然,由于这一次,路是自己选的,人也成熟了许多,所以咬咬牙,决定爬着也要把路走下去。
滚石不长苔,转行不聚财。如果朋友们的行业还是有前景,仅仅是此时比较辛苦,那能撑就撑一下,今日这光景,外面的世界未必一定精彩。
然而由于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的挑战和变化日新月异,想拿高薪,就肯定得往风口上凑。如果你是下定决心要转行, 那不妨参考一下我的建议,拢共十个字:
适度地思考,果断地实践。
传统的转行建议都是让我们先计划再行动的。比较靠谱的通行流程是先找向往行业的从业专家了解下内幕,分析自己的情况是不是适合,听取家人朋友的意见,然后做个决定找个机会直接切入新行业。
这个流程对不对?对,也不对。
对的是,凡事谋而后动,肯定是对的。只是我观察到的情况是,很多朋友考虑得太多,太全面,反而踌躇不前。我认识几个小朋友,光是不同类型的性格测试就做了好几版,花了几千块大洋暂且不论,关键时间已经过去大半年了,自己也还是没啥动作。
不对的是,计划是不能代替行动的,而且还有很多实践上的难度。
比如说,我们过去的想法是,你要换新行业,肯定得先确定自己能不能干啊,这就要先分析自己。然而很多人发现,分析来分析去,还是分析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干啥。因为要找到“真实的自我”,实在太难了!
实际上,从最新的心理学研究理论来看,每个人都是由许多个自我组成,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到的是“可能的自我”,也就是说,一部分“可能的自我”可以通过你当前所做的事情和现在的环境确定,另一部分“可能的自我”还是比较模糊的,存在于未来,还需要通过实践去探索。而“真实的自我”根植于过去,如果执着于非要弄清楚才行动,反而会错失良机。
另一个实践中的难题是,很多朋友转行的顾虑就是,家里人不允许。原因是当你向熟悉的人寻求意见的时候,对方很可能由于对你太过熟悉,或者在现实中对你有太多的牵绊,反而本意想帮你,但实际上却是可能加强了你想摆脱的旧身份。
最后,我们往往以为转行就是做个决定,一口闷就行;实际情况是,转行往往是先有个方向,得小口蚕食,迭代多次后才能终于找到自己的精准定位。
所以,关于转行,思考是必要滴,但也只是先定大致方向,千万不要过分沉溺于剖析准备,关键还是要瞅准机会,先试着做点事情。
转行的过程中,有三件事大家可以去试试。
第一,积极寻找实践的机会。
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自己先尝一口。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视频学习一些新技术,或者参加培训班,先了解一下你向往的职业,大致需要哪些能力,上手起来也可能快一点;也可以找一些项目先兼职练练手;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先搞定副业动起来……总之不要等着机会,而是要先制造点契机,切入你希望从事的行业,真正体会一下,看是自己毫无道理的YY,还是自己一进入就不可自拔。
第二,尝试改变关系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由此局限了自己的眼界。打工人和打工人在一起,老板和老板在一起,看到的都是自己圈子里的那些事儿。我们要做的是,通过积极突破自己的交际圈,打开视野,尝试用不同的眼光去看看世界。
避开和自己性格、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类似的人,比如老乡;避开和自己的工作圈子完全重叠的人,比如同事。去接触平时不怎么接触的圈子,比如前同事,很久不见的校友;参加一些培训、讲座等等,了解那些不同背景的人。注意,这样尝试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冷落现有的圈子,也不是让你单纯找门路,而是你可以在接触的过程中,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人。
第三,树立转行的榜样。
转行是个缓慢而艰苦的过程,耗时耗力耗金钱。如果有已经成功的榜样,或者有一群人和你一起奋斗,你会觉得心里亮堂不少,很多艰难的时刻也不再那么难熬,很多动摇的想法也不再那么轻易上头了。
每份职业都是苦乐掺半,只是不同的人,对于苦乐比例的感受不同。要想转行,首先是要放弃幻想,做好吃苦吃亏的准备。
好消息是,转行也并非意味着从头开始,很多你原有的技能其实是可以迁移的,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咱们下次有空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