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麦当工艺品来卖,不把小麦当粮食卖,农业创业的一个思路
最近几年,回乡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但是,回乡做什么?往往是回乡的第一道门坎!连什么都在犹豫,何来创业!
大部分回乡创业的人,不外是这三种情况:
第一,办小加工作坊,接纳城市或沿海地区低端的加工工序,赚取加工费。
第二,承包土地,从事农产品的种植与加工。
第三,从事乡镇农民生活服务行业,比如开个小餐馆、小商店之类的。
但是,这些行业同化程度太高,你做,别人也在做,终究会受制于人。而且,长时间在外工作,实际的经营能力并不强,所以回乡创业者,很多人都是搞得灰头土脸。一腔热血,化为云烟。
特别是农产品的种植与加工,不仅投入高,收益低,而且周期长。说实话,村里几个在外地发展比较好的村民,多次也建议我不要沾染农业。在他们的眼中,农业可创造利润的空间太少。其中一位还跟我说,现在回乡搞农业,简直就是搞捐助、做奉献!他的意思很明确,搞农业没有利润,大多是做了奉献了。
自己远不如人,听了他的再三告诫,心里发慌得很。本来跃跃欲试的想法,一下子被扑灭。
只能说是少见多怪!别人种的小麦不当粮食卖,而是把小麦早早的割了,加工成插花的工艺品。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思路!更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有创意,就有市场!关键市场在哪里?其实如我们的那一们村民所说。”搞农业大多是做了奉献“!为什么只做了奉献?为什么不能创造利润?也不外是经营模式的问题。是他一直把粮食当粮食了!
把粮食当成粮食本没有错。但从经营的角度来说,把粮食当成粮食卖,与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有什么差别?谁都知道粮食是粮食,关键的是要让粮食产生新的价值。这才是经营者所应具有的经营能力。比如,把粮食加工成面粉,肯定比卖粮食要多赚钱了。只是,很少有人这么做。
把粮食当粮食卖,卖的仍是初级农产品。要想赚钱,只能把粮食不当粮食卖才行。也就是说,增加粮食的附加值,对粮食进行深加工。粮食具备了附加值,也就有了卖出更高价格的基本条件,此时的粮食已不是简单的粮食,而是具有工业附加值的轻工业产品。
从初级农产品,升格到具有附加值的轻工业产品,粮食已经发生质的变化,这应该是不把粮食当粮食卖的真正内涵。
有果必有因,把小麦不当粮食卖,是在做足了市场工作之后,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他们已经突破了粮食就应该是粮食的窠臼。但是,别处的农民把小麦做成工艺插花,这值得推广吗?肯定不能。所能借鉴的,应该是他们进行农业创新的思路,当作他山之石,给自己启迪。
其实也是,粮食为什么一定是粮食?为什么不可以是别的东西?农民为什么一定要卖粮食?为什么不能把粮食卖成其它的东西?或许这正是回乡创业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以免把“投资农业”搞成“奉献农业”!